心灵成长
你当前的位置:主页> 心灵成长

你为何会对TA一见钟情?

2020-08-26 吉春雪 阅读1159


作者|井小鱼


在电影《怦然心动》里,女孩朱莉第一次见到新搬来的男孩布莱斯那双灿烂的眼睛时,她感觉心跳都停了,从此她的眼里只有布莱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见钟情。这种在一刹那间遇见所遇见的人便目成心许的感觉虽美好但并非妙不可言,其背后的蕴藏原因是可以被剖析的。


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都是有恋父或者恋母情结的,随着我们的成长,恋父恋母情结虽被压抑了, 但它并没有消失,会在我们的爱情中体现出来。当我们邂逅与母亲或者父亲相似的人, 便有“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之感,这便是对某位貌似父亲或母亲的异性“一见钟情”。


弗洛伊德的学生、生物学流派荣格对“一见钟情”现象的解释是,每个人对正在寻找的伴侣都有一种无意识的意象。某人越是与他投影的标准相匹配, 他就越愿意与这个人发展个人之间的关系。当在生活中偶然碰到这样的人, 就产生“一见钟情” 。所以有很多相互一见钟情的人,他们几乎都有相貌特征上的不同程度的相似性,这就是为什么夫妻相和一见钟情相伴而生。


而发展心理学中的认知图式理论是用“爱之图”来解释一见钟情的,即每个人的大脑深处早就有一幅相恋对象的图画,这幅图画最早是受父母影响而勾画的,并不断被外界因素的修正与补充,例如影视剧里某个人物形象、自己或他人的恋爱经历等。当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和这幅图像相似的人,就会产生强烈的亲近和爱恋感,相似度越高,爱恋的感觉就越强烈越真实,所以只需“一见”便会“钟情”。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基于科学研究对“一见钟情”的解释。例如,有人认为双方基因的配型上有种契合,双方有可能通过气味互相吸引。也有人认为是“爱情物质”如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苯乙胺、内啡呔等的作用,当我们遇到所爱慕的人时, 体内这“爱情物质”便会作用,让你有怦然心动的感觉, 从而产生一见钟情


这些对“一见钟情”的解释虽有不同,但也有相通之处。它们让我们发现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美好感觉背后是有着很多潜伏的,它可能是源自父母的影响,也可能是过往经验等等。


有调查结果显示,有70%男性及80%女性曾有过一见钟情,且多数发生在20岁左右,长期维持恋情的占70%,而能够结婚的只有55%,所以并非所有一见钟情的人能够钟爱一生。只有我们了解一见钟情的背后原因,才能在对方不如初见时,不会悲观失望,更不会为了一味地去追寻一见钟情的感觉而不停地换人,而是用负责任的态度去理性地解决两人相处中的问题。又或者可以在对方最终决定离开后,我们能够坦然接受这一事实,而不是终日道“故人心易变”。

其实单凭感觉或某一孤立的条件去寻找爱人,也是不够成熟的表现,因为感觉是会消失的。在寻找伴侣之前,我们首先要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又是适合自己的,这其实也是在完善我们大脑中的“爱之图”,这样才能更精准地找到能相守相爱一生的人。


人人希望可以一直拥有“一见钟情”的美好感觉,但“一见钟情”本就难遇,更不用说一直拥有了,所以我们更希望你能理智地“择一人白首”。若在这过程中有任何困惑,可以寻求我们的帮助。


祝福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