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7 梁光琼 阅读127
斯蒂芬•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完了,眼前浮现出一个身处阴暗的孩童,渴望有一双眼睛看到她。
身处黑暗中的人是孤独而恐惧的,与整个世界都没有链接。小说中的女人,那个没有名字的女人,父亲早逝,母亲总是闷闷不乐。母女俩生活在一个简陋的巷子里。女孩13岁那年,对面的邻居搬来一个年轻英俊富有的作家。女孩立刻喜欢上了这位作家,一位双重性格的男人。有一天,女孩为外出回家来的作家开了院门,作家含情脉脉地看了她一眼,对她说:“谢谢,小姐!”从此以后,小女孩便完全迷上了他。她知道那是一个天生诱惑者的目光,但是还是一头栽进自己的命运,仿若跌落深渊。
在女孩16岁时,母亲再婚,女孩被迫搬家离开。在她18岁时,她再次回到当年的城市,为的是那位作家相遇。后来,女孩和作家同宿三晚,他没有问她的名字,他一直没有认出她来。我多么希望他能认出她啊!文中写道:
“你没有认出我来,当时没有,后来也没有,你从来没有认出我……我一辈子都在经受着这样的命运,并和这种命运一起老去。”
后来女人有了儿子。她没有告诉作家。她默默承担抚养孩子的重任。她要把儿子培养成她迷恋的作家的样子。她送儿子去贵族学校。为了支付儿子的抚养费用,她成了多个富有男人的情人。她美丽高雅,情人们都宠爱她,向她求婚。但是,她全部拒绝了。她等着作家有一天的召唤。
有一天,她与作家相遇。她立刻撇开痴情的情人,来到作家的寓所。他们一起度过了一个销魂的夜晚。她多么希望作家能够认出她,但依然失望了。文中写道:
“所以那时我相信,盲人终于、终于要重见光明。他要认出我了,他要认出我了!想到这一点,我的整个灵魂都要颤抖起来了。可是你没有认出我来。”
再后来,儿子染病去世。女人万念俱灰,临死之前她给作家写了一封信,即《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她在信里叙述了自己的整个故事,并说自己完全不怪罪作家。
我读完小说后,升起很大的愤怒感。女人用平常的语气叙述这个悲催的故事,从头至尾都在讲诉自己的无怨无悔。我顿时涌起一个词,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是,她临死之前却告诉了作家,却是为何呢,我想是希望永远地留在对方的心理吧。我觉得这是一种高明的控制,以无怨无悔的自我牺牲来控制。想到这里,我又升起一股悲哀,我不知道女人在闭上眼睛的那一刻,她会不会幡然醒悟。美好的生命被13岁时的那个诱惑的眼神迷惑了,从此就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我会想起一个女孩的故事。她和男友分手了。她不愿意放弃这段感情,于是换了手机号,每天给前男友发一则短信,内容大致是分享一些心得感受。连续做了半个月时间,前男友问她是谁,她也不告诉他。幸好后来她清醒了,停止了这样的行为。
一个极度被忽视的人才会如此卑微地维持这种情感联结。小说中的女孩自始自终都在渴望被看到,作为一个人被看到。为了这双眼睛,她搭上了自己的一生。
小说无疑是虚构的,带有很大的夸张性。但是作家用这样的一个女人的故事给我们展示了每个人内心是多么希望被看到。女孩在她13岁之前从来没有被人看到过。她一直生活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那一天的相遇,作家向她投去含情脉脉的眼光,她感觉自己被看到了。即使后来她看到作家也把同样的目光投向他的众多女性来往者,她依然对此痴迷不悟。
小说中,女人的母亲出现的时候很少,也没有描写作家的父母亲人。女人和作家的交往只有四天夜晚。小说更多的是在描写女人内心的渴望,她为此作出的牺牲。
故事中的作家也是空虚的。他游戏于众多的女人中,但是他从不知道她们是谁。虽然情人众多,但是他没有和一个女人产生真正链接。每个女人对他来说都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女人在他的心理犹如一场梦,他像是靠近了她们,但却两手空空。这个陌生的女人只是他众多女人中的一个罢了。
小说通过这样的故事,揭示了两性之间的一个悲哀的现象,那就是彼此都在相遇,但是彼此却都看不到对方。彼此都在渴求着一双眼睛,都在心里编织自己的故事,演绎自己的故事,即使发生性的链接,即使有了孩子,彼此还是陌生人。
小说也有迷恋的主题,即执迷不悟。小说中的女人迷恋的是那双眼睛。现实生活中,迷恋的例子很多,有的人迷恋一种熟悉的感受,有的人迷恋一种模式,有的人迷恋一款游戏,有的人迷恋一个地方等等。这背后都与缺失有关。